“这一次非常激动,能收到嵩明县委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邀请,作为中医领域的非遗传承人,非常渴望能够在兰茂论坛上提升自己,找到一个共话中医产业发展的平台。”昆明市嵩明滇南百草膏非遗传承人苏年春高兴地说。
3月25日上午,第六届嵩明“兰茂文化节”暨第九届兰茂论坛开幕,吸引了省内外20家中医中药行业企业代表、500余名中医人才齐聚嵩明共话中医药事业发展。开幕式上,嵩明县委人才领导小组向郑进、宁亚功等5位中医领域高层次人才颁发了嵩明县中医药产业发展顾问聘书。据悉,这5位嵩明县中医药产业发展顾问是嵩明县开展招才引智系列活动以来聘请的又一批高层次人才。
类似的活动,只是嵩明重视人才、吸纳人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嵩明将人才作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不断强化人才引领发展理念,从长远角度出发,印发《嵩明县引才育才“归雁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嵩明县人才发展五年规划(2022—2026年)》,对人才工作作出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谋划思考和顶层设计。统筹多方力量搭平台、活机制、强服务、优环境,集聚了大批优秀人才到嵩明产城融合示范区和现代制造业示范基地建设中来,“智力引擎”为嵩明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科技人才进企强产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珍稀食用菌品种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的科技型企业。”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介绍。4年前,公司在嵩明县大力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良好环境的吸引下落户嵩明。去年3月,张劲松药用真菌院士专家工作站挂牌,在“菌视界”组建起一支由教授、博士、硕士为核心团队的高素质研发队伍,目前“菌视界”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4.5亿元。
在嵩明还有很多像“菌视界”这样的科创型企业正稳步成长。自昆明市“春城产业导师”项目开展以来,嵩明在推进项目落实的过程中,注重了解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通过走访摸底、送政策上门、推荐参评的“保姆式”服务,借“春城产业导师”项目东风,形成一个领军人才可以带来一批专业团队、带来一批高端技术、带来一套管理经验的集聚效应。
春城产业导师郑永明作为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昆明)有限公司首批从省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刚到嵩明就牵头打造了一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高原机动车产品检验检测人才队伍,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和攻关,推动产业、研发、人才“三链”融合创新发展。
同样获评春城产业导师专家的云南森博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王继亮教授,从产品研发角度致力于解决能源成本和原材料依赖的问题,带领研发团队专注于含丙烯酸废水中提取可作为丙烯酸下游产品的生产原材料替代品,形成了一条新的工业路径。
对于嵩明来说,科技人才不仅是企业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的核心主体,更是助推嵩明产业提档升级的内生动力。
卫生人才进院强医
“我们要抓住本次建专家工作站的‘东风’,依托专家工作站承载资源、人才、技术的强大优势,积极探索建立学术传承、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建设一支有影响力的外科团队。”日前,嵩明县中医院党委书记杨建保在刘自力专家工作站挂牌仪式上说。
目前,嵩明县以“建一个专家工作站、创一个重点学科、带一批优秀人才”为目标,积极联络邀请省内外业务带头人到嵩明建立专家工作站,通过柔性引才的方式,与重点高校、医院共建、共享、共育,推动高端医疗资源下沉,破解基层高端医疗人才短缺难题。截至目前共有13个医疗专家在嵩建站,期间接转诊疑难杂症患者50余人次,指导开展心内科介入、普外科大肠肿瘤、肝胆胰腺等手术400余例,开展神经内科、医学影像学等培训10余期200余人,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高质高效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让专家工作站变为实打实的群众看病就医福利。
此次“兰茂文化节”,嵩明县委人才领导小组把引才目标锁定在中医领域,借助“兰茂”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医疗人才来到嵩明,助力地方医疗事业提质增效。
教育人才进校强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持续擦亮“嵩中”这块招牌,嵩明县聚焦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这一实际问题,着力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调整48名全县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工作岗位,全县70所公立中小学14%的教师进行轮岗,促进教育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师资均衡配置。《嵩明县教师队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细则(试行)》的出台,针对急需紧缺教师人才,给予政策优惠招引,为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补充“源头活水”。
同时,嵩明引进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落实“师带徒”计划,实施“名师、名长”培养工程,引进名师3名,组建县级名师工作室15个、核心团队28个,吸引281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工作室,涵盖学前教育到高中的主要学科,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达96.82%,实现培养省特级教师3人,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800余人,教坛新秀159人,教学名师11人,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
2022年高考,嵩明县的升学率大幅提升,其中一本上线率较上年提升2.32个百分点,基层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开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不断迈进。
乡土人才进村强农
一直以来,嵩明县围绕乡村产业链、创新链优化人才链,实施乡土人才回引机制,把深藏于广大田间地头的“土专家”“田秀才”按照特色产业和规模,分类组建特色产业、农村农业科技人才库,吸纳977人入库,这些人中有本地的“领头雁”,也有离乡发展的能人和外出深造的大学生,嵩明县通过定期举办乡村产业论坛、企业家座谈会、“大学生返家乡”等活动为他们创造交流平台,吸引和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就业。
云南古滇花部落的负责人李建华之前在昆明从事花卉装饰设计工作,受政策吸引返乡发展“永生花”产业,如今企业做大做强,产品走出国门,形成良好示范带动,吸引更多乡土人才回归。
现在的嵩明,越来越多的乡土人才愿意回到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不断优化的乡村振兴“软环境”,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除此以外,嵩明县连续开展青蓝行动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鼓励青年人才返乡领办创办农业经营实体、发展特色产业项目,近200名本地籍大学生到村实践锻炼,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
嵩明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嵩明要加大对各类人才的支持力度,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素质,才能为全面推进嵩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支撑。目前,嵩明县以产业发展和民生短板为着力点,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双向发力,在找准人才短板和资源强项上推陈出新,充分整合运用各层级各领域优势资源要素,千方百计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效,在各个领域逐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开创嵩明县人才强县建设新局面。(华洁莹 李桀)
跟评
人才蔚起 国运方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治国的基础,也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当今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据优势。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外、国内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磅礴力量。(撒兰多)
Copyright © 2020 深圳市精盈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150738号 劳务派遣许可证:深人社派字第119号
地址:深圳市南山高新科技园科丰路8号金达科技中心东门一楼
电话:陈先生 0755-8359 0008 18871003813